科研团队在制氢新技术方面获最新研究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2-17 | 6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该校周武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课题组、北京大学周继寒研究员课题组以及英国卡迪夫大学Graham J. Hutchings教授携手合作,基于周武教授与马丁教授团队在金属-碳化钼催化剂体系近十年的合作研究积累,开创性地提出金属-碳化钼体系“选择性部分重整”制氢新技术。该研究成果的论文于2月14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杂志。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周武介绍,近年来,生物乙醇因其可再生性(来源于农林废弃物)、高含氢量及良好的储运安全性,成为备受关注的绿色制氢原料。然而,传统的乙醇-水重整制氢技术仍存在两大难题:首先,该过程通常需在400-600℃的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高且难以避免乙醇分子C-C键断裂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其次,现有催化剂易受到积碳和烧结失活的影响,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难以兼顾催化效率与长期稳定性。

针对上述挑战,新技术在270℃温和条件下实现高通量氢气制备,同时联产高值化学品乙酸。

周武介绍,从产业化角度来看,该绿色制氢-联产化学品技术展现出了可观的经济潜力。研究团队评估发现,与传统石化法制乙酸相比,该新工艺可减少62%的碳排放,形成"制氢-储碳-产酸"的闭环系统,可在醋酸纤维、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形成低碳替代方案。

此外,这一研究不仅为可持续氢能经济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氢气生产与储存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随着全球能源体系向低碳化转型,这项突破性的催化技术有望成为推动绿色氢能产业的重要助力,为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关键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