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驭技术完成近亿元Pre-A轮系列融资 一体化电控技术为氢能应用打造数字化生态基座
来源:溯驭技术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3-25 | 3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溯驭技术正式完成 Pre-A(Pre-A、Pre-A+、Pre-A++)轮系列融资。此轮融资由拓邦股份、架桥资本、江苏金桥基金、博众精工共同参投,老股东吴江东方国资持续追投,融资金额近亿元。

  在我国,电气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传统锂电池储能难以满足长时储能需求,氢能成为破解大规模电气化新能源并网带来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未来社会终将通过氢能互补实现新能源系统零碳闭环安全可靠运行。

  高品质电控是保障电力电子化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考虑多种能源形式的一体化氢能电控解决方案是核心竞争力。但现阶段由于氢电系统的复杂性和对高集成高频电力电子的依赖性,业内尚未形成一套完全基于氢电系统需求开发的新型电控架构。

  因此,在创始人兼董事长董震心中,做出一个全自研、软硬件高度集成且满足业内对其二次编程开发需求的电控架构至关重要,这既是企业使命,也是行业产品迭代的刚性需求。

  2023年,溯驭技术成功自主研发业内首个通过Class3认证的全域集成一体化电控架构,通过硬件高度集成化、软件架构并行可拓展以及应用生态用户可编程,实现设备成本下降20%、人力成本下降80%、产品迭代周期缩短50%。这一成果被多位院士评价为 “填补国内空白,行业推动意义重大”。

  技术破局:用 “数字基座” 撬动氢能万亿市场

  “氢能的发展不应该局限在单一应用,而是要创造更多新的价值场景。” 董震的坚持源于其对行业本质的洞察:在氢能产业链中,电控系统如同 “神经系统”,决定了能源转换效率与场景适配性。溯驭技术的一体化电控平台突破传统分立式架构的桎梏,以三大核心优势重构行业标准。

  硬件革新方面,通过高频电力电子器件的高集成应用,功率密度提升20%;独创多模块并联自均流技术,实现覆盖瓦级至百千瓦级的单体功率以及多智能体并联下的兆瓦级灵活拓展。软件生态上,国内首个用户可编程平台提供 “工具链+模型库+调试系统” 全链条开发支持,算法平台兼容空冷、水冷等多种电堆技术路线。场景贯通能力更让溯驭技术从 “制储氢发电一体化” 到 “低空氢动力”,覆盖交通、能源、工业等多个领域,与国家电投、特变电工、东风、亿纬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产品落地近3000台套。

  “一体化电控不单单是硬件的集成创新,而是在构建完整的氢能数字化生态。” 董震解释道,通过电控平台的 “数字基座”,溯驭技术正推动氢能从 “基建依赖” 转向 “场景驱动”,对子系统进行高度全域集成,实现电控-系统-终端全流程开发验证,基于氢能特性进行产品正向设计和标品孵化,为多元应用场景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溯驭技术基于一体化电控平台,正在逐步打造绿色低空经济、共享绿色出行、绿色储能发电、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等多元生态基座。基于能源路由理念,打造出标准化、模块化、可插拔、可集群的智慧能源动力单元,持续推进人类零碳社会目标下的氢能社区化多元应用,并致力于解决“危、急、特、恶、寒”场景下的既有能源电气体系缺陷。

  资本押注:万亿氢能赛道的 “确定性共识”

  本轮融资中,国资、产业资本与私募基金的协同入局,折射出市场对溯驭技术的三重信心:

  1.政策红利下,氢能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在“双碳” 目标驱动下,电气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丰富的风光资源为氢能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将全面覆盖多维交通、工商业、文旅、能源等多元应用场景,并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2.技术壁垒上,溯驭技术形成以“一体化电控架构、高频化控制、集群化调度、复杂系统优化”四项为核心技术的专利壁垒墙,已申请80余项国家专利,未来三年可达200项。研发投入占比超40%,2024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认定。

  3.场景验证中,溯驭技术深入低空经济、新型能源互联、电气化交通与出行等零碳场景,氢电耦合系统产品应用至氢储能发电、应急供电、电动船舶、轻重型载具、大载重长航时飞行器等多元领域,实现标准产品规模化量产,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0%。

  “溯驭技术的全域集成一体化电控平台是氢能产业规模化的‘最大公约数’。” 投资方之一的拓邦股份表示,该平台是从氢电系统原理出发,可以满足众多电堆类型、覆盖更多电堆数量及场景应用,其技术可加速氢能在低空经济、共享出行等场景的商业化,与公司 “智能控制 + 新能源” 战略高度契合。

  “溯驭技术的一体化电控,作为氢能产业链关键一环,其全域集成电控可有效串联制氢、储氢、用氢和场景化等上下游环节。”投资方之一的吴江东方国资表示,吴江区正积极构建氢能生态产业链,持续看好以溯驭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硬核科技企业。

  “溯驭技术为氢燃料电池行业打开了技术降本和量产降本的空间,解决行业成本痛点,占有先发优势。” 投资方之一的架桥资本表示,将持续关注并期待溯驭技术对氢能行业的赋能,打造多元场景并推动产业变革。

  溯驭技术背后的掌舵人董震,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企业家、革新者。2018年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计划”本科硕士学位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电气新能源全奖博士,后任华威大学智能控制与智慧能源所(ICSE)研究员,负责海上氢能方向。2024年,29岁的董震受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为该院最年轻的正教授。入选2024福布斯亚洲、2023福布斯中国U30精英榜单、国家留创重点支持计划,发表 lEEE Trans., Applied Energy,Automatica等国际期刊会议论文、专利、软著等120余项。

  在董震的带领下,一群怀揣报国之志的年轻人相聚溯驭技术,不畏难不盲从,共建氢能新生态。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曼大、慕尼黑工大、南洋理工、北航、哈工大等)和500强企业(华为、汇川、上汽、美国国家仪器等),硕博占比100%,拥有丰富的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系统、氢电耦合系统研发经验。

  未来图景:从 “池塘” 到 “海洋” 的氢能生态构建

  “氢能电控平台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董震表示,溯驭技术通过开放的一体化电控平台,让更多企业参与氢能生态共建,共同解决“氢能没用好、锂电池不好用”的问题,拒绝“削足适履”,以氢能为特性定义好的氢能产品。基于一体化电控软件生态平台打造的数字基座,正向设计开发的氢能产品才能真正拉升行业价值和市场天花板。

  绿色低空经济:溯驭技术形成标准氢动力模组产品及氢动力飞行器开发平台,平台支持二次开发,模块化拓展覆盖多功率机型需求,助力多旋翼飞行器载荷达到100kg级以上、续航1小时以上。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高校开展合作,提供无人机氢动力系统;联合国家电投攻关“大载重长续航无人机用燃料电池研发及应用”;2024年,阶段性验证产品“智能安全氢动力无人机”接连斩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欧洲科学院金奖、第三届亚洲创新发明展览特许金奖&日内瓦组委会大奖(中国大陆唯一金奖)等国际荣誉。

  共享绿色出行:溯驭技术实现动力系统电控、电机电调、整车IOT一体式智能化管理,形成整车开发-运维平台-产品升级的全链条闭环生态,提供标准化的助力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并支持创新产品的平台化开发、转化与落地。与20余家电堆企业、10余家储氢系统企业及车架厂商形成战略合作,在长三角区域多地进行投放运营,5个月时间累计服务超40000人次。

  未来,溯驭技术始终坚定地以推动氢能行业发展为企业责任:

  1. 不断为氢能产业链的共同进步贡献优异电控方案。

  2. 持续为氢能社区化场景应用提供正向开发平台(e.g.,共享型氢能载具,低空氢动力飞行器)。

  3. 投身氢能科学与工程学科长期建设,提供面向高等教学和科研的全套学科建设解决方案。

  4. 深度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示范项目,攻克能源互联系统级卡脖子问题。溯驭技术的成长印证了氢能赛道 “创新驱动,生态共筑” 的逻辑,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以氢能电控为支点,撬动能源革命的万亿蓝海。当氢能真正融入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与城市电网,溯驭技术必将成为这一变革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名字,见证并助力这场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