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 !德国打造全球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装置

来源:华夏氢谷能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4-25 | 6 次浏览: | 分享到:

续2025年2月25日中船集团发布的全球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发动机船舶正式运用之后,全球又迎来氢能新喜讯,2025年3月17日德国最大的质子交换膜(PEM)电解装置由巴斯夫与西门子能源合作打造,在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正式投入运行。该装置的连接负载达54兆瓦,每年可生产高达8000吨氢气,每小时能为主体工厂供应约1吨绿氢原料。这一项目是巴斯夫与西门子能源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历时约两年完成,标志着全球PEM电解技术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德国在氢能技术和工业应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PEM电解技术以其高效率、快速响应和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的特点而闻名,适合大规模工业应用。应用领域生产的氢气将作为关键化学原料,用于巴斯夫的化工生产过程,例如合成氨、甲醇和其他化学品。还将支持巴斯夫实现其“ 碳中和目标 ”,通过绿氢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制氢。该项目展示了PEM电解技术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的可行性,为绿氢在化工、炼油等高耗能行业的推广提供了示范,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氢气,减少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加强基础设施扩展,项目成功运行将推动德国和欧盟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如管道、储存设施)的建设,为未来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项目名为 HY4CHEM,获得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与莱茵兰 - 普法尔茨州政府大力资助,其中联邦政府出资高达 1.243 亿欧元,州政府资助 3730 万欧元,巴斯夫自身投资约 2500 万欧元。以上一共1.87亿欧元(14亿人民币)。

PEM电解技术由电解堆模块化设计,整个系统安装了72个电解堆,这些电解堆是电解过程的核心模块。模块化设计使得系统具备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调整产能、并便于维护和升级。系统集成与基础设施融合,该装置完全融入了路德维希港基地的生产与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了与现有化工生产流程的无缝对接。高度集成化的设计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还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PEM技术特别适合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绿氢的大规模生产。未来PEM电解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规模化生产,绿氢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项目的经验推动让更多企业采用绿氢技术,加速工业脱碳进程。

德国政府在2020年发布的首版《国家氢能战略》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安装5吉瓦的电解槽产能。这一目标在2023年7月通过的新版《国家氢能战略》中被进一步提升至少10吉瓦,PEM电解装置加速氢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速德国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技术创新。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的PEM电解装置不仅是德国氢能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绿氢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示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