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全球规模最大的零碳氢氨项目——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赤峰顺利投产,标志着赤峰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转型、各国竞逐绿色产业制高点的大背景下,远景零碳氢氨项目选择扎根赤峰,绝非偶然。
赤峰作为内蒙古清洁能源富集区及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发展绿氢产业优势显著。赤峰市距锦州港仅250公里,绿色产品能便捷通达国内外市场;全市年风电、光伏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分别可达4000小时、2000小时,新能源可开发空间超5300万千瓦,绿电蕴藏年产能超过1120亿千瓦时。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打造氢能产业先行区,建设乌兰察布至燕山石化输氢管道、赤峰至锦州港至上海绿氢走廊,开展锡林郭勒至曹妃甸输氢管道前期工作,支持盟市建设绿色氢氨醇、氢能应用基地。
作为蒙东地区发展排头兵,赤峰市抢抓新能源发展历史风口,加快推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全力打造“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加快构建千亿级氢能产业链条。

7月8日,在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中控室内,宽大的屏幕如同“智慧眼”,精准把控每一处细节。
上游制氢产业规模初显。赤峰投资343亿元,全力推动8个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8万吨绿氢、60万吨绿氨、80万吨绿色甲醇的产能矩阵。目前,总投资112亿元的鹏飞集团氢能产业项目正在全力建设,建成后将通过电解水每年制绿氢8000吨;中能建敖汉旗及元宝山区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获自治区批准,计划年产2.3万吨绿氢、12.8万吨绿氨;明阳绿色化工赤峰制氢制醇项目获备案,计划年产2.33万吨绿氢和17.5万吨绿色甲醇。
中游储输网络加速编织。赤峰力促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液态储氢装备及固态镁储氢等装备制造项目;着力构建对内联通全市12个旗县区、对外绿氢绿氨绿醇“进京入沪”“出区达海”大输送网络体系。目前,赤峰至京津冀绿氢(绿氨、绿醇)长输管道工程与市内“一环四出口”绿氢联网工程已启动前期工作;远景敖汉—元宝山企业自用绿氢管道项目已获自治区批复,全长85公里,年输氢能力达21万吨,建成后将有效串联赤峰市多个工业园区。

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风电制氢醇一体化项目开工。(资料图)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突破。赤峰生产的绿氢绿氨不仅在国内畅销,也吸引日本、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前来洽谈合作。在远景赤峰零碳氢氨项目首期工程投产当天,远景集团与日本丸红商社签署了长期绿氨采购协议,采购的绿氨产品将主要用于日本及亚太地区的船舶燃料、氢能衍生品、化肥与基础化工原料等多个领域;同时,赤峰推动山西鹏飞集团氢能机车项目、慕帆能源中小型分布式泛氢(氨)燃气轮机产业化等用氢项目落地。
眼下,慕帆能源科技(赤峰)有限公司研发的全球首台(套)氢氨燃气轮机——8MW氢氨燃气轮机即将在赤峰投产。“一期项目将生产12台8MW氢氨燃气轮机,每台年可发电量预计6400万度。现在我们正在加紧调试设备,预计8月份投产。”该公司建设运营总监司道刚介绍,8MW氢氨燃气轮机打破了传统燃气轮机燃料单一的局限,能够灵活使用绿氢、绿氨等作为燃料,输出稳定绿电,打通了‘绿色燃料变电’的关键环节。”

慕帆能源研发的泛氢燃气轮机。(资料图)
从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的投产,到即将投产的全球首台(套)零碳氢氨燃气轮机,赤峰市“制储输用”全链条氢能产业生态正加速成型。
“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绿氢、绿氨年产能分别达到6万吨和32万吨。”赤峰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东表示,到“十五五”中后期,将赤峰绿氢产业打造成为千亿元项目总投资、千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500万吨绿氢绿氨绿醇总产能和千亿级氢能经济生态圈,全力争创自治区绿氢产业先行区和国家氢能区域试点城市。
随着千亿级氢能产业生态加速形成,赤峰这座城市不仅书写着绿色转型的“赤峰方案”,更在全球能源革命中注入强劲的“中国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