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油氢能网络建设团队 氢能赛道上的“巴渝闯将”

来源:中国石化报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4-14 | 13 次浏览: | 分享到:

邓 涛 吕 云

2021年盛夏,重庆市九龙坡区地表温度突破60摄氏度。在西南首座“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半山环道站建设工地,重庆石油氢能网络建设团队负责人王建华带领团队成员在现场攻关。为攻克氢能高压密封储存难题,团队已先后30余次现场勘探研讨。“成了!”当压力值稳稳停在45兆帕时,大家异口同声。

他们研发的45兆帕高压储氢井技术为全球首创。用这项技术建造的储氢井,竖直埋于地下,使用寿命可达25年,相较同规模地面储氢容器节约2/3的占地。这使得半山环道站成为山地城市加氢站的样板。如今,重庆石油7座加氢站如同北斗七星,助力中国石化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氢能供应商。

破局者的勇气总在绝境中迸发。2019年,当国家“双碳”战略的东风吹拂山城,重庆石油会议室里开启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担忧,尚处萌芽阶段的氢能产业“会不会成为烧钱的无底洞”。团队成员雷正华在记事本上重重写下:“能源革命需要破冰者。”正是这份魄力,让团队在西南地区率先按下氢能发展快进键。

奉献者的心血刻满山川。2023年,重庆市政府牵头编制《成渝氢走廊建设方案》,团队成员与职能部门组成联合专班。不久后,凝结着他们心血的方案顺利出炉,促成重庆市氢能产业布局,帮助地方氢能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创新者的火花永不熄灭。如今,站在西南首座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长寿供氢母站,天然气、氢能如交响乐团般和谐运转。一墙之隔的CNG(压缩天然气)站曾是濒临关停的老站,经加氢改造后焕发新生,扭亏为盈。“在能源未知领域探索,我们就像在钢丝上跳舞,”团队成员孟庆凯说,“既要突破技术天花板,又要算好经济账,更要守护碧水蓝天。”

奋斗者的故事仍在续写。2024年,团队成功完成4座CNG站改造,助力重庆石油成为中国石化氢能销售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团队成员夏兵看着穿梭的氢能重卡,心生感慨:“我亲眼见证了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未来我还要全力帮助公司打造好重庆第一大氢能加注运营商名片。”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上,每隔300公里就能看到中国石化的氢能补给点。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到长江黄金水道,“氢走廊”不仅仅串起沿途15个工业园区,更带动贵州、广西等地的氢能基建。

夜幕降临,氢能汽车满载着货物穿梭于霓虹之间。长寿供氢母站内,多名青年技术人员围着设备激烈讨论。这支永不停歇的团队,仍在续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故事。当春风又绿江南岸时,长江水记录的不仅是浩荡东流,还有能源革命的铿锵脚步。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榆氢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榆氢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榆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和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榆氢网】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用户在使用时应自行承担风险

如用户发现网站上有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作品,请及时与【榆氢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联系方式:

-电话:[18992227559]

-邮箱:[md@sxdb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