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亿!40万吨!迄今世界最大绿氢项目亮相
来源:铂道 | 作者:榆氢网 | 发布时间 :2025-03-04 | 42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埃及投资和自由区总局宣布启动一项震撼全球能源界的超级工程 —— 与南西奈军事生产部合作建设全球最大绿氢工厂。

该项目总投资达 170 亿美元(约合 1238 亿元人民币),规划年产 40 万吨绿氢,标志着埃及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

1.超级工程:资源禀赋与技术的双重突破

1)可再生资源的天然优势

埃及地处北非沙漠地带,拥有全球顶级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其太阳能资源尤为突出,全国年均日照时长超过 3000 小时,太阳能辐射强度达 2000 千瓦时 / 平方米 / 年,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太阳能潜力更是相当于全球电力需求的数倍。此外,埃及还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红海和地中海沿岸年平均风速达 6-8 米 / 秒,具备规模化开发风电的条件。

这一绿氢工厂选址南西奈半岛,正是看中了当地的地理优势:充足的日照、广袤的未开发土地以及毗邻苏伊士运河的物流便利性。

项目启动采用的3.1吉瓦可再生能源系统中,太阳能光伏占比达 85%,剩余 15% 为风能补充,夜间通过抽水蓄能电站平衡电力波动。埃及电力部数据显示,该地区的太阳能发电成本已降至 2 美分 / 度,为绿氢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成本基础。

2)技术路线的创新突破

该工厂采用 "风光储氢" 一体化设计。其核心电解槽技术据说能将碱性电解槽的负荷调节范围拓宽至 20%-110%,显著提升了风光电力消纳能力。这种技术突破使绿氢生产成本降至 2.8 美元 / 公斤,较当前全球平均水平低 30%。

2.千亿投资:资金从何而来?

1)多元融资结构


该项目采用 "政府主导 + 国际资本 + 私营部门" 的混合融资模式:

主权财富基金:埃及主权财富基金(TSFE)承诺注资 30 亿美元,占比 17.6%。

国际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提供 50 亿美元优惠贷款,非洲开发银行配套 20 亿美元。

绿色债券:计划发行 40 亿美元绿债,获欧盟气候银行担保。

企业投资:法国道达尔能源、阿联酋马斯达尔等企业组成的财团认缴 30 亿美元。

技术换资源:部分企业以 "技术 + 设备" 入股,换取未来 10 年绿氢采购权

2)地缘战略价值

项目背后蕴含着多重战略考量:

欧盟脱碳需求:欧盟计划到 2030 年进口 1000 万吨绿氢,埃及凭借地缘优势成为关键供应国。

中东北非能源走廊:与沙特 "绿色中东" 计划、以色列 - 约旦氢能枢纽形成联动。

苏伊士运河经济带:配套建设的绿氢港口将重塑全球能源物流格局。

图片

3.全球绿氢竞赛:现状与挑战


当前全球已投产的最大绿氢项目是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示范项目,设计产能为 2 万吨 / 年,采用碱性电解槽技术,利用光伏电力直接制氢,年减排二氧化碳 48.5 万吨。

该项目初期因电解槽功率波动适应性不足,运行效率仅为设计容量的三分之一,后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将负荷波动范围拓宽至 30%-110%,显著提升了风光电力消纳能力。

在库车项目基础上,中国正加速布局更大规模项目。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 3 万吨 / 年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已启动建设,计划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打造全球最大绿氢化工基地。

世界上其他国家:

印度阿达尼集团宣布投资 90 亿美元,在古吉拉特邦建设年产 100 万吨的绿氢工厂,目标 2025 年投产。

澳大利亚 H2U 项目规划产能 15 万吨 / 年,采用光伏 + 碱性电解技术,预计 2026 年投运。

这些项目的推进,标志着绿氢产业正从示范阶段迈向规模化发展。

4.埃及的能源野心


1)经济转型引擎

该项目预计创造 12 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并带动光伏组件、电解槽、储能设备等产业链发展。埃及工业部测算,到 2035 年氢能产业将贡献 GDP 的 4.2%,出口额达 120 亿美元。

2)地缘战略支点

通过建设 "绿氢走廊",埃及计划将苏伊士运河打造为全球能源贸易新枢纽。其与欧盟签订的《绿氢伙伴关系协议》规定,2030 年前向欧洲供应 150 万吨绿氢,占欧盟进口总量的 15%。

3)环境效益

项目全生命周期将累计减排二氧化碳 1.2 亿吨,相当于关闭 25 座燃煤电厂。埃及环境署预计,到 2035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目前的 20% 提升至 42%。

5.中资企业深度参与


在埃及氢能战略推进过程中,中国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作为首家与埃及政府签署绿氢合作协议的中资企业,其规划的 51 亿美元项目将分两期建设光伏、风电、电解槽及氨合成设施,年产绿氢 14 万吨,主要出口欧洲。

中国建筑(CSCEC)与韩国 SK Ecoplant:联合投资 19 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建设 250MW 电解水系统,年产 5 万吨绿氢并转化为绿氨,计划 2029 年投产。

中国能源工程集团(Energy China):签约 67.5 亿美元绿氢项目,设计产能 21 万吨 / 年,配套建设氨合成设施,强化埃及对欧洲市场的绿氨出口能力。

国富氢能:与埃及 Infinity 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水电解制氢及储氢设备,并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开发区建设 3 座加氢站,推动氢能示范应用。

隆基绿能:作为全球光伏龙头,已表达加大在埃及可再生能源和绿氢领域投资的意向,助力当地清洁能源产业链升级。

6.结语


埃及 40 万吨绿氢工厂的启动,标志着全球能源革命进入新纪元。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化效应显现,绿氢有望成为未来能源体系的支柱。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指出:"谁掌握了绿氢,谁就掌握了未来能源的钥匙。" 埃及的这步棋,或将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数据来源:埃及投资部、世界银行《全球氢能发展报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