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早期入局者,永安行在行业洗牌中逐渐掉队。即便经历控股股东变更、引入哈啰出行资源,公司仍未摆脱亏损泥潭。最新年报及一季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持续萎缩,唯有押注氢能的新业务线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财报中仅存不多的亮色。
作为国内共享出行领域的早期入局者,永安行在行业洗牌中逐渐掉队。即便经历控股股东变更、引入哈啰出行资源,公司仍未摆脱亏损泥潭。最新年报及一季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持续萎缩,唯有押注氢能的新业务线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财报中仅存不多的亮色。
出行主业失速 连续五年亏损
根据永安行近日披露的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4.58亿元,同比下滑16.03%,创下近五年新低;归母净利润亏损6830.41万元,虽较2023年1.27亿元的亏损有所收窄,但已是连续第五年陷入亏损。
核心业务全面承压: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出行收入同比下降35.58%,系统销售业务缩水至1153.75万元,较峰值时期超3亿元规模已不足四成。
更严峻的是,2025年一季度亏损呈现扩大趋势。财报显示,当期营收同比再降26.25%至8339.92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额扩大376%至2462.5万元。
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步恶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7%至1.37亿元,应收账款余额仍高达7.93亿元,其中超85%来自政府及国企客户,计提坏账准备累计达3.95亿元。

氢能业务异军突起 能否撑起第二曲线?
在传统业务持续萎缩之际,2021年开始布局的氢能业务显现出强劲增长。财报显示,该板块2024年实现收入9095.94万元,同比暴增324.13%,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跃升至20%。
公司已在常州建成氢能产业园,产品线涵盖氢燃料电池、储氢罐、氢能自行车等,其中民用氢能自行车已投放上海、无锡等10余个城市。
但氢能业务的盈利性仍待验证。在永安行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增收不增利。
行业分析指出,当前氢能自行车单台成本比普通电单车仍然较高,主要依赖政府补贴推动。
永安行在财报中坦言,氢能业务尚处市场培育期,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研发费用率提升至12.5%,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
资本运作难挽股价颓势
为扭转困局,公司于2025年3月启动控股权变更。原实控人孙继胜以6.69亿元向哈啰出行转让19.67%股份,同时启动8.4亿元定增计划,交易完成后哈啰创始人杨磊将控股38.21%。
消息刺激股价连收5个涨停,最高触及25.6元,但伴随永安行和哈啰强调“未来是否注入相关资产存在不确定性”,股价快速回落。截至4月14日收盘报16.46元,较停牌前涨幅尽数回吐,市值缩水至39.6亿元。
有分析师指出,市场最初对"哈啰借壳"的预期推高股价,但缺乏实质性业务协同的现状让资金撤离。当前股价对应市净率1.3倍,仍高于行业均值,反映投资者对氢能转型仍存期待。
化债进程成扭亏关键
公司将扭亏希望寄托于政府化债进程。财报披露,7.93亿元应收账款中,85.22%来自政府及国企客户,这些款项回收后可直接冲抵坏账计提,转化为利润。
但地方政府财政承压背景下,回款速度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37%,显示账款回收难度加大。
展望2025年,永安行面临双重挑战:传统出行业务收缩难以逆转,氢能业务仍需巨额投入。
能否抓住氢能产业政策红利,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将决定这家老牌企业的命运。
正如多份报告都有"氢能产业正处于爆发前夜"的表述,但对于连年亏损的永安行而言,黎明前的黑暗尤其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