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加氢网络运营商 H2 Mobility 旗下加氢站传来一个重要消息:35 兆帕氢气的销售份额在公司近年来首次超过 70 兆帕(德国70兆帕氢气最早在2019年投入使用),达到 50% 以上。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市场需求与技术选择的深度匹配,也为全球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给中国发展加氢站带来了重要启示。
铂道为您剖析背后的深层原因。
1.35 兆帕与 70 兆帕的应用场景差异
在氢能应用领域,不同压力等级的氢气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燃料电池汽车和部分商用车辆,通常采用 70 兆帕的氢气罐,这种较高的压力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更多氢气,满足乘用车对续航里程的需求。
而重型商用车辆,如公共汽车和卡车,由于自身载重和空间较大,更适合使用 35 兆帕的氢气系统。虽然 35 兆帕的车载氢气能量密度较低,但在车辆和加氢站层面,该技术具有明显优势——成本更低。

2.H2 Mobility 的战略选择与市场反馈
H2 Mobility 将战略重点放在重型氢能商用车领域,目前正大力扩展其 35 兆帕的加氢站网络。这一战略调整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5 年 3 月,35 兆帕氢气的销售份额超过 50%,同时氢气绝对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0%。
正如 H2 Mobility 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 Martin Jüngel 所说:"数据说明了一切:我们对 35 兆帕基础设施的投资正在取得成果。重型运输正日益成为氢能出行的驱动力。"
然而,这种战略调整也带来了一些变化。对 35 兆帕加氢设备的关注,使得适用于乘用车的 70 兆帕加氢站网络出现调整。
3 月底,11 座采用 70 兆帕技术的老旧加氢站被关闭,另外 11 座也将于 6 月底关闭。H2 Mobility 关闭的是那些融资期已结束且技术过时的站点,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始建设更大的加氢站,配备 50 兆帕和 70 兆帕的加氢选项,如杜塞尔多夫和路德维希港的站点。
据该公司人士表示,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再会有像过去那样单独的 70 兆帕加氢站。
3.对中国发展加氢站的提醒
中国作为全球氢能发展的重要市场,在加氢站建设过程中可以从 H2 Mobility 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1)结合国情,精准定位需求
中国的交通运输结构具有自身特点,重型商用车在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规划加氢站网络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车型的需求。对于重型商用车集中的区域,加大 35 兆帕加氢站的建设力度,满足其大规模、低成本的加氢需求;对于乘用车市场,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增设 70 兆帕加氢机,避免资源浪费。
2)平衡技术投入,避免盲目跟风
35 兆帕和 70 兆帕技术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不能简单地认为某一种技术就是绝对的最优解。
中国应根据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平衡两种技术的投入。在发展 35 兆帕加氢站以支持重型商用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 70 兆帕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3)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政府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对商用车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
同时,制定合理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多功能加氢站,既能满足不同压力等级的需求,又能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4)关注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目前来看,35 兆帕技术在成本方面具备相对优势,这对于推动氢能在重型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中国应加大在氢能储存、运输和加注技术方面的创新投入,降低 35 兆帕和 70 兆帕技术的成本,提高氢能的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氢能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运营。
铂道观点
H2 Mobility 的案例表明,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中,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选择才是最好的。
目前,35 兆帕氢气之所以卖得比 70 兆帕好,是因为它精准匹配了当地重型商用车的需求,在成本和实用性上具有优势。
中国在发展加氢站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市场结构和技术特点,避免盲目追求高等级和先进技术,而是根据服务的不同车型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推动氢能交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